電話:
021-67610176傳真:
自噬的過程——從一張圖片開始:
步驟1:細胞接受自噬誘導信號后,在胞漿的某處形成一個小的類似“脂質(zhì)體”樣的膜結構,然后不斷擴張,但它并不呈球形,而是扁平的,就像一個由2層脂雙層組成的碗,可在電鏡下觀察到,被稱為Phagophore,是自噬發(fā)生的鐵證之一。
步驟2:Phagophore不斷延伸,將胞漿中的任何成分,包括細胞器,全部攬入“碗”中,然后“收口”,成為密閉的球狀的autophagosome,我把它翻譯為“自噬體”。電鏡下觀察到自噬體是自噬發(fā)生的鐵證之二。有2個特征:一是雙層膜,二是內(nèi)含胞漿成分,如線粒體、內(nèi)質(zhì)網(wǎng)碎片等。
步驟3:自噬體形成后,可與細胞內(nèi)吞的吞噬泡、吞飲泡和內(nèi)體融合(加了個“可”字,意思是這種情況不是必然要發(fā)生的)。
步驟4:自噬體與溶酶體融合形成autolysosome,期間自噬體的內(nèi)膜被溶酶體酶降解,2者的內(nèi)容物合為一體,自噬體中的“貨物”也被降解,產(chǎn)物(氨基酸、脂肪酸等)被輸送到胞漿中,供細胞重新利用,而殘渣或被排出細胞外或滯留在胞漿中。
透射電鏡下自噬的照片:
自噬的特性:
(1)自噬是細胞消化掉自身的一部分,即self-eating,初一看似乎對細胞不利。事實上,細胞正常情況下很少發(fā)生自噬,除非有誘發(fā)因素的存在。這些誘發(fā)因素很多,也是研究的熱門。既有來自于細胞外的(如外界中的營養(yǎng)成分、缺血缺氧、生長因子的濃度等),也有細胞內(nèi)的(代謝壓力、衰老或破損的細胞器、折疊錯誤或聚集的蛋白質(zhì)等)。由于這些因素的經(jīng)常性存在,因此,細胞保持了一種很低的、基礎的自噬活性以維持自穩(wěn)。
(2)自噬過程很快,被誘導后8min即可觀察到自噬體(autophagosome)形成,2h后自噬溶酶體(autolysosome)基本降解消失。這有利于細胞快速適應惡劣環(huán)境。
(3)自噬的可誘導特性:表現(xiàn)在2個方面,*是自噬相關蛋白的快速合成,這是準備階段。第二是自噬體的快速大量形成,這是執(zhí)行階段。
(4)批量降解:這是與蛋白酶體降解途徑的顯著區(qū)別
(5)“捕獲”胞漿成分的非特異性:由于自噬的速度要快、量要大,因此特異性不是首先考慮的,這與自噬的應急特性是相適應的。
(6)自噬的保守性:由于自噬有利于細胞的存活,因此無論是物種間、還是各細胞類型之間(包括腫瘤細胞),自噬都普遍被保留下來(誰不喜歡留一手呢?)。
自噬相關基因(autophagy associated gene, ATG):在自噬過程中到底有哪些蛋白的參與,即自噬相關蛋白的鑒定是目前自噬研究主要的任務。由于自噬研究的歷史關系,很多基因在酵母和哺乳動物中有不同的命名。
自噬過程的調(diào)控:
從上面總結的自噬特點中可以看出,自噬這一過程一旦啟動,必須在度過危機后適時停止,否則,其非特異性捕獲胞漿成分的特性將導致細胞發(fā)生不可逆的損傷。這也提醒我們在研究自噬時一定要動態(tài)觀察,任何橫斷面的研究結果都不足以評價自噬的活性。
目前,已經(jīng)報告了很多因素能誘導細胞發(fā)生自噬,如饑餓、生長因子缺乏、微生物感染、細胞器損傷、蛋白質(zhì)折疊錯誤或聚集、DNA損傷、放療、化療等等,這么多刺激信號如何傳遞的、哪些自噬蛋白接受信號、又有哪些自噬蛋白去執(zhí)行等很多問題都還在等待進一步解答中。
關于傳遞自噬信號的通路目前比較肯定的有:
抑制類
(1)Class I PI3K pathway (PI——phosphatidylinositol,磷脂酰肌醇)與IRS (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) 結合,接受胰島素受體傳來的信號(血糖水平高抑制自噬)。
(2)mTOR在人類中的同源基因是FRAP1(FK506 binding protein 12-rapamycin associated protein 1),是一個絲/蘇氨酸蛋白激酶。能接受多種上游信號,如Class I PI3K、IGF-1/2、MAPK,能感受營養(yǎng)和能量的變化。
激活類
(1)Class III PI3K
結構上類似于Class I PI3K,但作用相反。
接受上述信號的自噬蛋白:
目前都把焦點集中在beclin 1(酵母同源物為atg6),能與多種蛋白結合,如Vps34(Class III PI3K的催化亞單位),mTOR,BCL-2和BCLXL蛋白等,需注意的是,beclin-1是一個多功能蛋白,除了接受自噬信號,它還可以接受很多其它的信號對自噬進行調(diào)節(jié),越來越多的證據(jù)表明,beclin-1可能是自噬的“守門人”。
自噬體的發(fā)生:
目前認為,自噬體的膜不是直接來源于高爾基體或內(nèi)質(zhì)網(wǎng),而是在胞漿中重新生成的,但具體的機制尚不清楚。當beclin-1被活化后,胞漿中先形成很多個membrane source(自噬體膜發(fā)生中心),在它們不斷擴展的過程中(phagophore到autolysosome),VMP1蛋白由內(nèi)質(zhì)網(wǎng)和高爾基體轉(zhuǎn)位到自噬體膜上(VMP1又叫TMEM49,已知*與自噬有關的跨膜蛋白),同時,MAP1-LC3由胞漿型(即LC3-I)轉(zhuǎn)位到自噬體膜(即LC3-II),LC3這一轉(zhuǎn)變過程可被Western Blot和熒光顯微鏡檢測到,現(xiàn)已成為監(jiān)測自噬體形成的推薦方法。
自噬與細胞死亡的關系:
有必要說明一下的是,細胞死亡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,為了研究方便,需進行分類,但我們思考時不要局限于這些人為的分類,而應注重于現(xiàn)象本身來研究其背后的機制。
一直以來人們從不同角度、用不同方法來觀察細胞的死亡,并把細胞的死亡方式分為2類:壞死和凋亡,因為兩者有著明顯的區(qū)別,其中zui主要的區(qū)別之一就是細胞膜的通透性——壞死細胞的細胞膜喪失了完整性,內(nèi)容物被釋放出來,染料可自由進入細胞,而凋亡細胞保持完整,無內(nèi)容物釋放,染料也被排斥。很多實驗亦根據(jù)這一原理來設計以區(qū)分壞死和凋亡,這將在后面一一介紹,如同剛剛說明的那樣,這些實驗只能說明細胞膜的通透性(必要條件,不是充分必要條件),而不能用來證實壞死細胞或凋亡細胞。
一般認為壞死是被動的,不可控的,而凋亡是主動的,可控的。為了強調(diào)這一點,凋亡被定義為程序性細胞死亡(program cell death,PCD)。但無論是壞死還是凋亡,都是一個過程,是需要時間的(尤其是凋亡,從啟動到完成,細胞要執(zhí)行很多反應),而且細胞死亡后都有“尸體”。
在研究自噬與凋亡的關系時,人們發(fā)現(xiàn)細胞死亡前胞漿中存在大量的自噬體或自噬溶酶體,但這樣的細胞缺乏凋亡的典型特點,如核固縮(pyknosis), 核破裂(karyorhexis)、細胞皺縮(shrinkage)、沒有凋亡小體的形成等,被稱為自噬樣細胞死亡(autophagic cell death,ACD),它是一種新的細胞程序性死亡,為了與凋亡區(qū)別,被命名為Type II cell death,相應的,凋亡為Type I cell death,壞死為Type III cell death。
盡管這樣,但對于自噬是否是細胞死亡的直接原因目前還存在很大的爭議。到底是Cell death by autophagy(自噬引起死亡)還是Cell death with autophagy(死亡時有自噬發(fā)生,但不是直接原因)?對此,自噬研究領域“大牛”級專家Levine Beth在一篇nature的Review中表達了自己的觀點。由于在形態(tài)學上2者無明顯區(qū)別,但通過阻斷自噬,觀察細胞的結局可區(qū)分開來:Cell death by autophagy細胞存活,而Cell death with autophagy細胞死亡。
自噬與腫瘤的關系:
與凋亡(在腫瘤細胞中一般都存在缺限)不同,自噬是被優(yōu)先保留的。無論是腫瘤細胞還是正常細胞,保持一種基礎、低水平的自噬活性是至關重要的。因為細胞中隨時產(chǎn)生的“垃圾”(破損或衰老的細胞器、長壽命蛋白質(zhì)、錯誤合成或折疊錯誤的蛋白質(zhì)等等)都需要及時清除,而這主要靠自噬來完成,因此,自噬具有維持細胞自穩(wěn)的功能;如果將自噬相關基因突變失活,如神經(jīng)元會發(fā)生大量聚集蛋白,并出現(xiàn)神經(jīng)元退化。同時,自噬的產(chǎn)物,如氨基酸、脂肪酸等小分子物質(zhì)又可為細胞提供一定的能量和合成底物,可以說,自噬就是一個“備用倉庫”。如Atg-5缺陷的小鼠在出生后喝上*口奶之前就會餓死。更重要的是,自噬活性可在代謝應激(饑餓、生長因子缺乏、射線、化療等)時大大增強,表現(xiàn)為胞漿中迅速涌現(xiàn)大量自噬體,這一現(xiàn)象被稱為“自噬潮”(autophagic flux),廣泛用于自噬形成的監(jiān)測。自噬潮為細胞度過危機提供了緊急的營養(yǎng)和能量支持,有利于細胞的存活。
鑒于自噬的上述作用,自噬可為腫瘤細胞帶來幾大好處:
(1)腫瘤細胞本身就具有高代謝的特點,對營養(yǎng)和能量的需求比正常細胞更高,但腫瘤微環(huán)境往往不能如意,如腫瘤發(fā)生初始期到血管發(fā)生之前、腫瘤長大發(fā)生血管崩塌時、腫瘤細胞脫離原發(fā)灶游走時等都會出現(xiàn)營養(yǎng)不足或供應中斷,而此時提高自噬活性可以有助于度過這一危機。
(2)當化療、放療后,腫瘤細胞會產(chǎn)生大量的破損細胞器、損壞的蛋白質(zhì)等有害成分,而此時提高自噬活性可及時清除這些有害物質(zhì),并提供應急的底物和能量為修復受損DNA贏得時間和條件。
由于自噬減少了腫瘤細胞在代謝應激時發(fā)生壞死的機會,而對于腫瘤細胞群體而言,需要一部分細胞發(fā)生壞死,以引發(fā)適度的炎癥(有利于血管的長入、吸引免疫細胞分泌生長因子等)。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很多類型的腫瘤在代謝應激時會“組成性”活化PI3K信號以抑制自噬(由于凋亡通路已受阻,抑制自噬會促進壞死),但具體機制尚不清楚。
自噬的研究方法:
正常培養(yǎng)的細胞自噬活性很低,不適于觀察,因此,必須對自噬進行人工干預和調(diào)節(jié),經(jīng)報道的工具藥有:
(一)自噬誘導劑
1. Bredeldin A / Thapsigargin / Tunicamycin :模擬內(nèi)質(zhì)網(wǎng)應激
2. Carbamazepine/ L-690,330/ Lithium Chloride(氯化鋰):IMPase 抑制劑(即Inositol monophosphatase,肌醇單磷酸酶)
3. Earle's平衡鹽溶液:制造饑餓
4. N-Acetyl-D-sphingosine(C2-ceramide):Class I PI3K Pathway抑制劑
5. Rapamycin:mTOR抑制劑
6. Xestospongin B/C:IP3R阻滯劑
(二)自噬抑制劑
1. 3-Methyladenine(3-MA):(Class III PI3K) hVps34 抑制劑
2. Bafilomycin A1:質(zhì)子泵抑制劑
3. Hydroxychloroquine(羥氯喹):Lysosomal lumen alkalizer(溶酶體腔堿化劑)
除了選用上述工具藥外,一般還需結合遺傳學技術對自噬相關基因進行干預:包括反義RNA干擾技術(Knockdown)、突變株篩選、外源基因?qū)氲取?/span>